首页>百科>品牌百科>海耶克家族 危机中走出钟表帝国

海耶克家族 危机中走出钟表帝国

作者:万表世界内容来源:万表世界时间:2012-04-25

其中的海耶克家族人丁兴旺,代表人物有三位:Swatch集团创始人尼古拉斯·海耶克、现任Swatch集团CEO的尼克·海耶克(第二代)、现任宝珀表CEO马克·海耶克(第三代)。

瑞士钟表的危机

稍微了解机械表现代史的人,一定知道钟表界曾经历的那次行业海啸:物美价廉的日本石英表在欧洲人养尊处优的傲慢中迅速壮大,席卷全球。人们回过神来的时候,瑞士钟表的出口量已经从8200万块跌落到3100万块,近一半钟表企业倒闭,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19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。

现在我们无须追究第一块石英表到底产自日本、瑞士抑或美国,但无疑的是,这项物理研究中的成果被应用于钟表上时,瑞士表就注定要经历一次劫数。其实也只有危机到来,才会有伟人的出现。

这一次,钟表新世界的钥匙落在了尼古拉斯·G·海耶克手中。

“瑞士女婿”的思考

海耶克并非土生土长的瑞士人,他1928年出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,在邂逅了美丽的梅茨格姑娘后,便成为了瑞士人的女婿。1954年,凭借2500瑞士法郎的银行贷款,他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。在这期间,他基本没有接触过钟表行业。如果没有后来的危机,也许他的未来就和所有人一样享受安稳的生活。但历史往往是需要机遇的。

在瑞士钟表业风雨飘摇之际,以瑞士银行为首的7家银行,共同出资收购了ASUAG和SSIH这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,并于1983年将它们合并为SMH钟表集团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海耶克加盟了SMH。可以说海耶克是临危受命。但实际上,海耶克的职位并不好当,他不仅从未接触过

在谈论海耶克家族的钟表传奇之前,我们还是有必要把时间带回上世纪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,回味一段在业内人士看来老生常谈,却又不得不说的钟表史。

20世纪70年代末,当时的人们对瑞士钟表的心情,也像今天的大众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一样,恐慌、茫然而不知所措……钟表,更要面临石英表与日俱增的巨大压力。

也许正是这样的背景,促使海耶克用非传统瑞士钟表人的思路去看待这个行业。他开始思考瑞士表失败背后的原因。我们不知道他当年望着办公室窗外的街道思虑时,燃掉了多少根雪茄,喝光多少杯咖啡,但我们如今却看到了他思考的结果,只有两个字——品牌。

重建从品牌开始

有着几百年悠久历史和精湛工艺的瑞士手表,为什么在初出茅庐的日本表面前如此不堪一击?仅仅是新科技代替传统的必然吗?

在本地产可乐被可口可乐淹没的案例中,海耶克悟出了真谛:我们的失败不是技术和价格的问题,而是我们忽略了自身最大的优势——品牌。瑞士手表与日本手表最大的差异就在于“瑞士表有历史“。

手表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一只冷冰冰的计时仪器。比如一块潜水表最深可以潜到水下数千米,但又有多少购买它的人真的会下潜到那样的深渊之下呢?所以,买表的人绝不是为了看时间,而是一种身份的证明,一种个性的象征:我有能力和品位购买这样的表,而且我热爱运动和自然。而手表生产者要传达给消费者的,正是这种无形的东西。服务和产品都很容易复制,惟有品牌无法被超越。

想通了这一点,海耶克眼前豁然开朗。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在某天下午,忽然像被苹果砸了头的牛顿一样从椅子上跳起来,激动地喊道:“我知道了!”而接下来海耶克要做的事,目标就很明确了。

Swatch带来第二次冲击

如今翻阅历史,我们更容易看清当时的状况。那时,世界上每年大约要出售5亿只手表,瑞士手表在低端市场的份额是零,而在高端的份额超过90%。面对来自日本低端石英表的竞争,瑞士钟表的第一反应就是撤退。因为在他们看来低端市场无利可图,而且认定流水线上批量制造的廉价表一定会失败。就这样,在瑞士手表退却后,占据了低端市场的日本制表业又升级到了中端市场。接着,原来占据中级市场的瑞士公司又准备撤退了。

海耶克看到了其中的危机,如果一让再让,瑞士手表将无法立足,他决定不再让步。1985年,海耶克在对Asuag和SSIH进行了历时四年多的重组后,正式成立了Swatch集团。当第一只Swatch手表摆在了海耶克的桌上时,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手表市场。

50天后,德国法兰克福市最高的摩天大厦上悬挂了一条500英尺长的巨幅广告,上面画着一只色彩鲜艳、设计前卫的塑料手表和“Swatch、瑞士制造、60德国马克”几个大字。只要60德国马克就能拥有一只瑞士手表?这个爆炸性的新闻立即成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,市场在第一时间就被点燃了。不久,同样的广告又出现在日本东京银座。上市第一年,Swatch便创下销售80万块的惊人成绩。

如果说当年石英表的热潮是钟表业第一次的全球冲击,那Swatch的诞生便带来了第二次革命般的冲击。很快,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大规模生产就使自己沦落为让人不屑的低档品,于是,人们对它的追捧也在瞬间荡然无存了。人们重新意识到了传统机械表的珍贵。品牌的价值,终于在这一刻完全展现。

面向未来

通过这次成功的反击,瑞士表重建了自身位置。低端产品占领市场,高端产品创造利润。随后海耶克又开始了疯狂地跑马圈地,欧米茄、浪琴、天梭等一大批瑞士名表都被网罗至麾下,逐渐构筑起了一条覆盖各个层次的完美产品线,并且他还用四年时间让宝玑品牌重回一线。

如今Swatch集团已成为了一个商业奇迹——短短20年时间,它就已经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40亿瑞士法郎的全球最大的钟表帝国。

在上海的一场活动上,曾见过海耶克家族第二代传人——G·尼克·海耶克。当时在场嘉宾均是西装革履、迈着稳重的步伐走上主席台,并对照着演讲稿进行讲演。而一位身着深色西服,并未系领带或领结的瑞士人,却是以异常轻快的步伐飞步上台,挥舞着各戴一块手表的双手,眉飞色舞地对着台下的听众侃侃而谈。后来才知道这位就是,前文那位大名鼎鼎的海耶克之子,尼克·海耶克。

子承父业

1985年,父亲尼古拉·海耶克临危受命,重塑了瑞士钟表的霸主地位。2003年,儿子尼克·海耶克接掌这一位置。人们必然会对这一传承倍加瞩目:儿子将把父亲的伟业带往何方?

其实正如父亲一样,尼克·海耶克最初的兴趣也并非钟表,而是在电影方面卓有建树。但也许正是如此,才能为相对保守的传统钟表行业引来新的思维。所以2004年,尼克·海耶克接手集团第二年,Swatch集团销售额就比前一年有了可观增长。

“Swatch品牌和Swatch集团成功的秘诀在于,有一套明确的战略,并且能一致地、有创造性地去执行这个战略,勇于向创新投资。”这位有着艺术家般不羁风度的演讲者,如今已经全面管理庞大的Swatch集团以及旗下众多品牌,人们也期待着能看到他展现更多海耶克家族的魅力。

聚焦中国

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无须多讲,所以尼克·海耶克从上任之时起就关注着中国。

在他的思路中,因为多品牌集团发展中要注意的关键就在于,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传统和核心价值,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在于积极推进其传统和核心价值的发展,当然如果在执行层面出现问题时,也需要去纠正,但应避免每个品牌都变得千篇一律。

所以在中国不能只用一个品牌经理、一支营销销售团队为所有品牌服务。这样虽然可以为集团赢得成本上的优势,但却会丧失每个品牌的独立性。于是,现在大家看到的是Swatch集团在中国地区有统一的总裁,然而每个品牌还有各自的品牌经理,有各自独立的营销和销售团队,每个品牌都是独立进行运作,让中国人了解这个集团的绚烂色彩。

而在中国,尼克·海耶克还有一项创举。2007年,Swatch集团与锦江酒店组建合资公司对位于外滩19号的上海和平汇中饭店进行整体修缮。重新装修后的和平饭店南楼不仅将引入Swatch集团顶级品牌宝玑、宝珀、欧米茄等旗舰店,更重要的是Swatch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也将在这栋建筑里诞生。

他意味深长地说:Swatch集团考虑的不是三五年的短期投资回报,而是希望在未来的五十年、一百年之后,下一代的中国人也能够像现在一样认识Swatch集团品牌的价值。也许这是艺术家出身的尼克·海耶克最擅长的思维方式,把产品和外延无限的艺术结合,那意味着品牌的价值将进一步被拓宽。这也正是他的父亲的信念——品牌价值才是成功的关键。

北京奥运的机遇

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,也是尼克·海耶克和Swatch集团的绝佳机会。成为体育赛事的一部分,一直是钟表行业酷爱的营销模式。Swatch集团旗下不少品牌都各自与一些著名体育赛事有紧密合作,比如浪琴表与F1。而欧米茄更是伴随了漫长的现代奥运会历史。

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,欧米茄再次成为官方计时器。几百名专业计时人员前往北京,奥运会上的所有比赛都由欧米茄进行计时。这次Swatch集团为奥运会提供计时计分服务,得到的不只是现金收入,欧米茄也是在奥运会场馆里惟一可看到的钟表品牌。这种效益是难以复制的。

距离海耶克老先生重振瑞士钟表已有二十多年,Swatch集团也已经由家族第二代尼克·海耶克接手数年。虽然不是家族企业,但“海耶克”一名的声望还是让人们不禁想象:下一代海耶克是否会延续这个姓氏的辉煌?于是人们的目光汇聚在了海耶克老先生的孙子,尼克·海耶克的侄子,现今宝珀总裁马克·海耶克身上。

像兄长的叔叔,像父亲的祖父

出生于1971年的马克·海耶克自孩提时代就被钟表制造的神秘世界所深深吸引,而家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。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:“对我来说,我的叔叔尼克·海耶克更像是个兄长和朋友,而我的祖父几乎就是我的父亲。”马克·海耶克深情地提到这两个在他的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。从小父母离异的他是跟随他的祖父和叔叔长大的,因此他们在他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“但是,在我选择是否加入Swatch为其工作的时候,我的祖父并没有干涉我的决定。”马克·海耶克说。

从苏黎世大学获得商业学位后,他离开瑞士到美国洛杉矶进行市场和经济方面的学习。结束在美国的学习回到瑞士这个选择对于马克·海耶克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。因为在美国西海岸有很多机会等着他,而且那里与瑞士相比有许多新鲜不同的地方。但是另一方面,“我儿时的伙伴和我的家人都在瑞士,我也十分乐意为Swatch工作”,对于这种选择他并不后悔。

第三代的坚持

自2002年成为宝珀总裁以来,现任宝玑CEO的马克·海耶克一直努力为这两个瑞士历史上古老的手表品牌注入新的活力。作为家族第三代,一方面,他坚持宝珀保持的273年的传统,另一方面,又以自己年轻人的个性,为不断变化的现代市场而尝试着变革和创新。

“因为只有机械表才能真正代表腕表文化”,马克·海耶克曾多次这样解释祖父开启的思路。所以,在位于瑞士la brassu的工厂里,每一块宝珀手表从头到尾都是由制表大师一个人手工完成,与两百年前一样。这里没有流水化的生产线,只有独立的工作台。在马克·海耶克看来,如果制表师傅仅仅是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个产品,那么它仅仅就是一块表而已,如果他倾注了自己的心思在这块表上,它就是一件艺术品。

品牌价值拓展

从祖父确立品牌经营模式,到叔父的艺术、体育与品牌结合,挖掘品牌价值的理念一直深入海耶克家族的心中。而在第三代马克·海耶克的行动中,他又找到了另一个拓展品牌的方法—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,比如,宝珀从2000年开始就成为摩纳哥游艇展的官方赞助商,参加摩纳哥游艇展组委会组织的Only Watch慈善拍卖。2007年主题为支持肌肉萎缩症患者与命运抗争的Only Watch上,宝珀特地制造了一款富含灵感的Villeret系列,引起巨大轰动。

在马克·海耶克看来,除了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外,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机会。

其实,细数海耶克家族的光辉并不是简单的工作。但那些已经是凝固的历史,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,我们更渴望憧憬未来。正如海耶克老先生将接力棒交于儿子,乃至感染第三代来继承家族辉煌一样,这些故事必然要由今后的人继续书写下去。

昨天交给历史,未来属于下一代。对于海耶克家族的传奇,我们等待一个新的篇章。

万表世界

COPYPIGHT 2008-2024 WWW.WBIAO.COM.CN ALL RIGHT RESERVED

友荐云推荐